第七章:馬爾馬拉(Marmara Region)地區

遠古地區和省份

庇推尼

使徒行傳16:7;彼得前書1:1

庇推尼毗鄰北面的亞細亞,故保羅被禁止前往亞細亞講道時,使徒團隊的下一站便前往庇推尼。但到達接鄰尼西亞邊境的多雷列暗後,耶穌的靈禁止保羅、西拉和提摩太進入庇推尼(使徒行傳16:6~7)。菲羅(Philo)提到猶太人出現於庇推尼,但這省份並未列入五旬節地區敘述的名單內(使徒行傳2:9~11)。

每西亞

使徒行傳16:6~7

但以理書的異象(6:6,8:5~8)中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馬其頓的豹和獨角山羊於公元前334年橫越達達尼爾(Dardanelles)。在第二次旅程中,聖靈拒絕保羅進入庇推尼之後,他在前往特羅亞的路上被迫通過(或路過)每西亞(使徒行傳16:6~7)。

色雷斯(Thrace)

約瑟夫斯聲稱色雷斯人是雅弗之子提拉的後代(創世記10:2;歷代志上1:5)。

伊革那大道(Egnatian Way)東部通過色雷斯,前往位於拜占庭(Byzantium)的終點站。伊革那曾是馬其頓的羅馬總督,他於公元前140年代末期開始這項建築。在第二和第三次旅程中,保羅與其使徒團隊沿伊革那大道前往尼亞坡里(Neapolis)、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將彼得的信件帶給安那托利亞教會的使者可能沿此路往羅馬。此路線的意大利路段連接羅馬至布隆迪西姆(Brundisium),途經阿庇安大道(Appian Way)。伊革那大道從以利哩古省的底拉古琴(Dyrrachium)開始(羅馬書15:19),並向東穿越馬其頓,進入赫布羅斯河(Hebros River),距離約805公里。

特羅亞特(Troad)

使徒行傳16:8?

《使徒行傳》16:8可能可被譯作「保羅就越過每西亞(一個地區),下到特羅亞特(另一個地區)去。」

遠古城市

亞朔(Assos)

使徒行傳20:13~14

在第三次旅程返回耶路撒冷途中,使徒保羅從特羅亞步行往亞朔。當船隻停在亞朔港,並啟航前往利斯布的主要港口米推利尼(Mitylene)之前,他在當地重新會合其同工(使徒行傳20:13~14)。

保羅步行往亞朔

在特羅亞的一星期事工之後,保羅決定步行往亞朔,而他的七名同工環繞臘登角(Cape Lectum)─特羅亞特的西南點(使徒行傳20:13~14),展開較長的海上旅程。路加從未就保羅的單獨步行之旅給予理由,部份學者曾認為保羅步行以避開臘登角的通道,因那裡會遇上惡劣水流和狂風,故難以通過該海角。看來保羅不可能選擇一條「安全」路線,而置其旅伴於危險之中。保羅步行的可能原因可從他在米利都對長老的陳述中找到:「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使徒行傳20:22~23)明顯地,特羅亞的先知是首批談及保羅即將在耶路撒冷面臨審判,這些從聖靈而來關於將要被囚於猶太的警告起初必定帶來困擾。保羅在事工的高峰期於以弗所花上滿有果效的三年,在亞細亞各處傳揚福音,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最終得到解決,亦完成在外邦信徒中為耶路撒冷教會募款的任務。

這是為甚麼適合步行往亞朔。可能被長期監禁的預期或許不會被一位像保羅那樣自由的羅馬公民所接受,首次聽聞這些警告時,保羅為了其極具果效的公開事工,他必定在可能面對的後果很掙扎。事實上,他在米利都已得悉此事,並向以弗所的長老表示:「如今我曉得,你們…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使徒行傳20:25)登上擁擠的海岸船艦時,他沒有機會獨自一人。獨行前往亞朔給他機會禱告,就如耶穌獨自在園子裡禱告一樣:「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

拜占庭(Byzantium)/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彼得前書1:1?

科瑞索克萊斯(Chrysokeras,又名金角灣)很可能是信差(或許是西拉)帶同《彼得前書》登船的地方。

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Istanbul Archaeological Museums)的庭院內包含三個博物館─考古博物館(Museum of Archaeology)、遠古東方博物館(Ancient Orient Museum)及伊斯蘭藝術博物館(Tiled Pavilion Museum)。遠古東方博物館包含兩塊浮雕石板,來自位於寧錄古城(Nimrod)的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的宮殿,以及亞述士與步操的直立石柱。提革拉毗列色在《聖經》中又名普勒(Pul),約於公元前738年的米拿現(Menahem)皇朝時期入侵以色列(列王紀下15:19~20;參歷代志上5:26)。亞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在一塊石灰板上被描繪出敬拜的姿勢;一塊浮雕石板位於其尼尼微的皇宮,展示了弓箭手、持矛者和建築其宮殿的囚犯。(西拿基立於公元前701年入侵猶大,以攻打希西家王,但耶和華的使者在耶路撒冷城門外殺死18萬5千名亞述士兵;列王紀下19:35~36)。

考古博物館包含多個與《聖經》世界有關的獨特展品。

新博物館的三樓以來自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塞浦路斯的工藝品為特色。帕邁拉(Palmyra)的展覽中有多個未識之神的祭壇。塔納托斯(Thanatos)碑文(公元一世紀)刻在石灰板上(61 x 91 x 15.35厘米),1871年5月26日被法國人克萊蒙.卡諾爾(Clermont-Ganneau)在耶路撒冷一所穆斯林學校的地上發現,這塊石板以希臘文發出警告:「外邦人不准進入庭院和殿宇周圍的牆壁內,凡進入者將自尋死路。」約瑟夫斯表示這些被銘刻的石塊被放在殿宇南部和東部那幾尺高的欄杆上,當中的拉丁文和希臘文碑文被用作防止外邦人進入殿宇的庭院,這或許是保羅在《以弗所書》2:14所指的「中間隔斷的牆」。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此事由亞細亞的猶太人煽動,他們以為他們看見保羅帶著以弗所的外邦人特羅非摩(Trophimus)在城牆的另一邊進入受限制的庭院區域(使徒行傳21:27~29)。

西羅亞池(Siloam)的碑文

當亞述人在公元前八世紀末期威脅耶路撒冷,希西家王尋求確定城中的水源安然無恙。他建造一個以西羅池連接基訓泉的地下溝渠(列王紀下20:20;歷代志下32:3~4、30)。

迦克墩(Chalcedon)

彼得前書1:1?

再次橫越博斯普魯斯前往拜占庭之前,帶同《彼得前書》的送信者可能在迦克墩完成小亞細亞的巡迴之旅。

尼西亞(Nicea)

彼得前書1:1?

在第二次旅程中,聖靈引導保羅向西往凡羅亞之前,他正嘗試在拜占庭時進到尼西亞(使徒行傳16:7)。尼西亞教會的起源不詳,但《彼得前書》的送信者無疑曾探訪尼西亞的基督徒。

昆蟲聖泉(Sacred Insect Spring)位於安息教會(Church of the Koimesis,公元八世紀)的東面,梯級通往圓形的地下大廳,當中包括洗禮池,由回收再用的石塊建成,其中一塊包含兩句希臘文碑文。側面碑文上方是散居猶太人之中最優質的燭台之一,它分為三部份:燈柱、倚在燈柱上的兩耳細頸罐,以及從兩耳細頸罐伸出的七條分支。碑文包括《詩篇》136:25:「他賜糧食給凡有血氣的,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這不僅是希臘-羅馬世界中唯一被發現的《詩篇》136:25的碑文例子,也是在散居者的猶太碑文中最長的《聖經》經文引述。

尼柯米底亞(Nicomedia)

彼得前書1:1?

尼柯米底亞教會的起源不詳,但帶同《彼得前書》的使者無疑曾探訪尼柯米底亞的基督徒。

阿里安(Arrian)

著名希臘歷史學家阿里安(約公元86~160年)出生於尼柯米底亞的一個顯赫家庭,並擁有羅馬公民身份。他曾在尼柯米底亞(保羅曾在那兒過冬;提多書3:12)師從斯多噶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後來撰寫兩本關於這位哲學家教導的書。

亞歷山大特羅亞(Troas, Alexandria)

使徒行傳16:8、11,20:5~6;哥林多後書2:12;提摩太後書4:13

保羅在特羅亞時於夜間見異象,一名馬其頓人邀請他前往馬其頓(使徒行傳16:9)。使徒團隊稍後離開特羅亞,乘船駛經撒摩特喇,前往尼亞坡里(使徒行傳16:11)。因著《使徒行傳》中從此處開始的所謂「我們」部份(16:10~17,20:5~21:18,27:1~28:16),保羅顯然曾於特羅亞會見路加。路加被稱為親愛的醫生,以及後來成為保羅的同工(歌羅西書4:14;腓利門書24;提摩太後書4:11)。「我們」部份指出路加與保羅多次一起展開旅程,《使徒行傳》20:5~13詳述保羅在第三次旅程中返回耶路撒冷時到訪特羅亞。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