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神愛世人

分類:文章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一) 《神》

(二)《愛》

(三) 《世 人 》

(四) 《獨 生 子 》

神有兒子?

耶穌是神?

賜下愛子

(五) 《得 救 的 確 據 》

回教徒信主的見證

(一)沙漠中開了一朵小花

(二) 我要與太太離婚 !

(三) 他說我上不了天堂

(四) 歷史上的第一位

 

在回教世界生活了多年的我,不知不覺愛上了那令人不知所措的大漠。連那風沙炎日、駱駝、 牛羊馬驢及黑人回教徒,竟也在多年之後.成為我生命的一部份。

當我看到那些成群結陣的兒童、少年,聚坐在樹蔭下的沙地上,一句句的跟著老師背誦可蘭經 。成年人手中一串珠鍊,重複的唸著阿拉那美麗的九十九個各字。雖然不是每個回教徒都一天禱 告五次,他們的虔誠是有目共睹的。他們嘴裡常掛著「阿拉」的名字,常常「感謝阿拉」,生活 言行中也離不開「阿拉」。他們實在虔誠。如果說回教徒是實行信仰生活化的一詳,那就一點也 不誇張,也不過份。

由於回教徒熱衷於宗教信仰,他們很喜歡談論信仰問題。與他們交往久了,談論的內容更深入 了。可是這麼多年的交往,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一旦與他們談到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便出現不同 程度的衝突與不愉快。到如今我仍然未能成功地把這節經文一次過順利講完。這是痛苦的經歷。

為甚麼要把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一次過講完是那麼困難的呢?經過多年的嘗試、反省,我發覺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內心深處並不認為 神是直的愛世人,尤其是受回教徒。

約拿逃避神的呼召而不肯到尼尼微去倖福音。他看尼尼微人為他的敵人。從歷史、感情、信仰 等角度看,基督徒與回教徒,一般上都不容易接納封方,甚至有的以「敵人」相對。請不要誤會, 回教徒絕不是我們的敵人,他們是神所愛的,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需要朋友,更需要主的愛與救 恩。屬於主的人應該主動的以 神的愛去受他們、關心他們。

「誤會」是另一個必須坦誠面對的問題。解除以為彼此對敵的誤會是第一步。跟著的大誤會是 因雙方不了解對方所信的是甚麼而引起,持正確的態度去研究對方信仰的人少之又少。牛頭不對馬 嘴,傳講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便自然處處碰釘子。

為甚麼基督徒少研究回教信仰呢?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基督徒多少都抱有「他們不可能相信 主」的心態。以致當政府立法不可向回教陡傳福音時,基督徒們便樂得以此為理由,對十二億的回 教徒的信仰不聞不問。過去十年,到中國宣教的人有上萬,去阿拉斯加宣教的人,比到回教世界中 作宣教士還要多。

少人關心,少人禱告,更少人肯前去。億萬不曾聽聞福音的回教徒,怎能信主?他們連選擇的 機會也沒有。

這十二億靈魂的失喪太傷 神的心。有負擔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從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和思想 ,如何把主的福音帶進回教世界。

釣瑟

神愛世人,

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他的,

不至滅亡,

反得永生。

﹝約3:16﹞

﹝一﹞ 《神》

猶太教、基督教和回教都是一神論信仰的宗教。有些回教徒認為基督教和回教所信的是同一 個神,有的則相信,回教的阿拉與基督教的神是迥然各異。然而在基督教界研究回教的學者中. 他們的阿拉觀,居然也出現上述兩種完全不同的立場,實在叫人驚訝。

回教徒的朋支常常友善的對我說:「我們都信同一位神!」為甚麼他們會這麼說呢?他們真的 如此相信嗎?他們對於聖經中所啟示的神的認識有多少?作為基督徒詫怎樣回答他們呢?

贊同:為數不少的基督陡回教學者封回教朋友「我們都信同一位神」的說法均表贊同,他們所 持的理由是:

﹝1﹞阿拉的神性論 ─

從阿拉的九十九個名手可以看出,他與聖經中的神的神性甚為相似。在回教信仰中,阿拉創造 世界,並興起眾多偉人如亞當、以諾、挪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大衛、所羅門 、耶穌等,均印証了阿拉與聖經中的神有不可分割的開係。

﹝2﹞從歷史角度看,阿拉不單是回教的神。遠在回教以先,阿拉伯人在麥加的神廟中供奉了三 百六十位神,而阿拉的名字也被列在其中。回教教主之父的名字是Abdullah﹝阿拉的奴僕﹞。回教 創立之前,阿拉與耶和華兩個名子的阿拉伯文是通用的,所以在翻譯聖經時,「阿拉」便成了阿拉 伯文聖經中神的名字。阿拉伯人中的基督徒﹝遠在回教之前﹞及回教徒,普遍稱獨一真神為「阿拉 」。有見及此,這些基督教的回教學者均認為「我們都信同一位神」,基督徒根本不需要和回教徒 辯論阿拉是否就是聖經所啟示的神。

﹝3﹞從「建立福音橋樑」的角度而言,持上述立場似乎有助於把福音帶進回教世界去。

不贊同:否定上述立場的基督教的回教學者則認為,阿拉之神性雖與聖經的神有相近之處,可是 ,相近不等於相同。神之所以為神是基於本質.而非外表。聖經中的神是貫徹始終,昨日、今日、 永不改受的神。而可蘭經中的何拉卻是個前後不一、自相矛盾的神。可蘭經一方面教導其信徒奉行 《聖經》,特別是摩西五經、詩歌書和四福音的教訓,一方面天否認三位一體的真理,即聖父、聖 子.聖靈﹝很少回教徒知道聖靈是三一具神的位格之一﹞的信仰。認定以聖 / 父、聖子來稱呼神是 褻瀆神的。

「Shirk」﹝同伴之意﹞是回教七大罪之首。把任何一個人或一件事跟阿拉連在一起,便是 犯了「Shirk」這個滔天大罪。因此,稱神為父又為神立子,對回教徒來說是不可赦免的罪。阿拉 伯亙古到水遠都是單一存在的神,沒有一件事可以與他相提並論,也沒有一個人配與他同行,他也 不需要有伴侶,當然也就沒有兒子。

回教否定原罪論。強調耶穌並沒有被打十字架,更否定耶穌死裡復活的事實。再者,阿拉 在直接和間接兩方面,都否定「神是愛」這觀念。阿拉是單燭存在的.他不需要愛,也不能付出愛 ,因為愛是有對象的。因此.除了以絕對的權威來統管世界以外,他跟被造界一點關係也沒有。阿 拉的九十九個名字中,「憐憫」和「公義」的比重極高;可是,這雨種神性在回教神學中,卻是水 火不容、自相矛盾的。事實上,在可蘭經中,除阿拉擁有絕對權威外,其他論據盡是牽強附會、難 以自圓其說的。

持否定立場的基督教學者的問題是:「同一位神怎會啟示這麼多自相矛盾的"其理" ?」因此,他們均認為:「基督教的神和回教的阿拉根本沒有相關之處。」

朋友,你會怎樣回答上述的問題呢?如許多的異端,回教採納了不少基督教的詞匯,內容和意 義卻是天淵之別。不解細節者只觀其外表而不知就裡,向回教徒傳福音時,便會走上許多冤枉路, 落得灰心喪志。

剛遷到回教徒中間居住的時候,因為無知,經驗幼嫩,在這問題上常與人鬧翻,弄得大家不歡而散 。感謝主耳畔的提醒:「贏了辯論,失了人心,益處何在?」自此之後,當黑人朋友說:「我們都相 信同一位神」時,我便把聖經中的神介紹給他,讓他自己決定,也讓神自己親自跟他們說話。曾與我 多次爭辯信仰問題的宗那,始終不肯接受主耶穌為救主,有一次他因為不滿宗教老師所提供的答案, 毅然跑來向我請教,說:「聖經是怎樣說的?」我花了一個多小時與他一起研讀聖經之後,他終於信 主了!

綜上所論,加上我一點點的個人經驗,我認為跟回教徒傳福音的首要策略,就是要清楚瞭解自己作 為福音使者的立場,放下個人的主觀看法,以正直的心和真愛向他們陳述聖經的真理。讓聖靈通過神 的話向他們顯明祂﹝耶和華﹞才是那位獨一的真神。

(二)《愛》

「愛」是聖經中一個非常清晰以及重要的信息。就算是慕道的回教徒朋友,只要讀到「神愛世人」 、「神是愛」、「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等經文時, 或多或少都會覺得這是位充滿愛的神。

一九九零年,我開始研究英文和阿拉伯文的可蘭經。在這本如新約聖經一般篇幅的經書裡,我不但 找不到一處有關阿拉的愛之經文,我也無法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愛」。為了避免被個人感受所蒙騙,我 便誠懇地與回教徒朋友分享我的看法。在大漠旁的回教徒,人人手中有一串由三十三顆珠子串成的項鍊 ,按著珠子的號日數三次,就能把阿拉的九十九個名字唸一遍。阿拉的第四十七個名字就是「愛的神」 ﹝The Loving One, Al-wududi阿拉伯文﹞。可是,這名字並不是出於可蘭經,我的回教徒朋友也未曾以 此名字來回答我的問題。因為倘若阿拉真的是「愛的神」,整個回教的神學就不攻自破了。

「可蘭經常提到阿拉的憐憫,而憐憫的本質就是愛。」這是我從回教徒朋友那裡得來的答案。「有 憐憫者」(The one who shows mercy,AI-Rahman)位處阿拉九十九個名字之首。為免不必要爭論,對於這 個似是而非的答案,我通常會幽默地回答,說:「你跟你的女朋友說我愛你,或是說我憐憫你?你想她會 覺得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嗎?」愛和憐憫根本是兩回事,愛超越了憐憫。

沒有愛就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也就沒有責任。所以,沒有愛的阿拉

跟受造之物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只是以絕對的權威來擺佈人的命運,

以諸般苛刻的法則來規範人類,順者生---進天堂,逆者亡---下地獄。

可是,那些法則也是隨著他的所謂絕對權威而改變。因此,阿拉的跟

隨者個個都是誠惶誠恐、戰戰競競地過日子,他們對永生一點把握也

沒有。

沒有愛心的心是顆怎樣的心?是懼怕、是不安、是痛苦、是迷失、是自私自利、是殘暴、世事萬變 ,天災人禍如影隨形,如果沒有一位全能的神來愛我們,我們又怎能面對未知的明天呢?

大漠邊緣的民族,就是被這種沒有盼望、沒有愛的信仰包圍著。而這種信仰所產生出來的世界觀 ,也就成了種種社會問題的源頭。因為沒有愛,離婚、再婚、又離婚的情況,比比皆是。因為沒有愛,親 子關係淡薄如水。因為沒有愛,孩子生下來沒有人照顧,以致流浪街頭,沿門乞食。因為沒有愛,貧窮、 飢餓、病痛、死亡,阿拉全已「命定」(他們所相信),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一個毫不認識神是愛的世界是 個多麼可怕可憐的世界!誰願意把主豐盛的愛與他們分享呢?

(三) 《世 人 》

除了人是神所創造這個觀點與基督教相似之外,回教的「人觀」跟基督教的「人觀」實有天淵之 別。最易引起爭論的,要算是「天父」的稱號,以及「作神兒女」(約一:12)的教導。從可蘭經的角度看 ,人只不過是奴僕,他的職責就是遵守阿拉的命令、法則。人在阿拉面前完全無權利可談,談人權容易被 人誤認有造反之傾向。

回教徒相信命運,阿拉早就預定人的生死、貧富。因此救贖論對他們來說是多此一舉。努力,追 求上進也是白費功夫。在大漠,工作機會雖然少,但不肯工作的人卻很多,以至還有很多工沒有人做。在 這種信仰的洗禮與指導下,人變得認命,廿於安享現狀。

回教徒對罪怎麼看?他們不信有原罪。傳統上,亞當與摩西的辯論印證了他們的「原罪觀」。摩西 責問亞當,身為阿拉的傑作,地位崇高,卻弄到被阿拉趕出伊甸園的田地。亞當說,阿拉在創造他之前已 命定這結果,他無可選擇,也不能違背阿拉至高的權威,因此罪不在他。回教的傳統認為亞當比摩西有理 。經典也說,阿拉已赦免亞當的罪(互相矛盾?)。所以回教說,原罪是不存在的。

回教神學家絞盡腦汁研究「罪」這問題。首先他們嘗試列出不得赦免的大罪。當回教神學家提出七 個不得赦免的罪之後,「七個大罪」便成回教界中的迷,也是重要論題。除了「SHIRK」這罪之外,至今他 們還是無法達成共識。但他們對於犯小罪卻有一致的看法;犯小罪是不要緊的!因一個善行,唸一次信仰宣 言,或行一次宗教儀式就可免去上千小罪。為聖戰而身亡,就可直接上天堂。如此一來,「罪」雖佔了可 蘭經很大的篇幅,卻說不出所以然。

在大漠旁的回教徒相信十二歲以下的人還未「成」人,因此十二歲以下所做的,人不可定罪,阿拉 也不會定罪,只有十二歲以後的罪,才算罪。可蘭經沒如此教導,為甚麼會有這種相信?是否與穆罕默德一 生只從原妻有過兩個兒子,而他們都在年幼時去世有關?沒有回教徒敢想像穆氏的兒子有進不了天堂的可能 。

大漠上,十二歲以下的小童遭殘酷對待,被人視為動物。社會上一般人認為與年幼的為友是浪費時 間。

回教世界的人地位卑賤,生死、貧富,不值得阿拉掛心,因此人也自然把生死看得淡薄。一九九九年二 月的一個早上,與我同工的阿都拉問我是否可讓他回家一趟。我讓他回去。他與我一起在青年中心服務社會 。他去了一個多小時後便回來了。那天傍晚我們一起下班回家時,他若無其事的告訴我:「早上我回家幫我 姐姐埋葬她的小女兒。」

一九九九年三月,一位美藉醫生渡假回來時發生車禍,把一位突然衝出馬路的小童當場撞死。他放 下舒服的環境,輕看美好的收入,來到大沙漠,為的是救人。如今,一個純真的孩童竟死在他的輪下。手 摸著那已斷氣但仍然溫暖的身軀,正值欲哭無淚,傷心痛苦,自責之際,突然一隻手搭在他肩上,身後傳 來一句似是安慰的說話:「不用難過,這是阿拉的旨意!」說話就是出自那失去兒子的父親。看到這裡,你 對回教徒了解多少?如果我告訴你車禍之後三天所發生的事,你就可以較全面的了解他們。三天之後,這位 美國人被要求賠償三百萬當地的錢 (即五千美元)。

(四) 《獨 生 子 》

「甚至將祂的獨生愛子賜給他們」這句偉大、感人的話,是基督徒最愛講的一句話。每逢向人傳福 音,分享見證,傳講信息,唱詩歌,看基督教書籍,背誦金句.…,這句話常被引用。但你可曾想過這句話 是回教用來攻擊基督教信仰的焦點?當我坐在那位回教學者面前聽他演講,那位著名的南非辯論家,用大部 份的火力狠辣地、無情地攻擊這個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我個人相信他所提出那些似是而非的論調,是大部份 基督徒完全不曾想過或從未質疑過的。

回教的先知有近千人,較多為人知道的有廿五位,其中廿三位來自聖經。耶穌是新約聖經中唯一一 位被回教接納為先知的。在回教世界裡,耶穌這名字一點也不陌生。回教徒也喜歡用先知、或與穆氏有關係 的人的名字去命名,因此取名「耶穌」的大有人在。

耶穌是回教眾先知中最突出的一位,祂的出生,所行的神蹟及教導,連回教徒也得默認,耶穌是超 過了穆罕默德。可蘭經說耶穌是阿拉差來的使者,是阿拉的靈,也是阿拉的話。耶穌生來就是先知,而穆氏 四十歲才蒙揀選為先知。可蘭經中至少有廿六處經文記載穆氏回答那些要求他行神蹟的人說:「我只是人, 是阿拉的使者,是來警誡人的。」他謙卑的承認自己只不過是人。在穆罕默德時代,回教徒對新約聖經所記 載有關耶穌所行的神蹟不單沒有異議,更在他們傳統(Hadith)的記載中記錄了不少有關連基督徒也不熟識的 神蹟,回教徒亦信耶穌會再來。談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既然如此,為何回教徒不信耶穌,還反對他呢?」

這問題要從幾方面來看。第一,從歷史角度看,穆氏讀書雖少,見聞卻多。康士坦丁之後,在回教躍 入人類歷史之前,至少有兩個被判為異端的基督教教派,從小亞細亞被逐,後定居在中東一帶。穆氏對基督 教信仰的認識受這兩派影響甚深。這兩個異端的「三位一體」及耶穌的神性、人性這兩個課題誤導了穆氏。 回教真正的發揚地麥地那(Medina),在那裡猶太人有很大的影響力。穆氏為了一神論信仰上刀山,下火海, 他採納了不少猶太教的教導及宗教儀式。甚至有學者認為回教的五大支柱全都來自猶太教。在初期,微弱的 穆氏勇敢地站在「一神論」信仰的基督教及猶太教那邊。等到宗教、政治勢力擴大後,發現基督徒及猶太教 徒不肯承認他為「最後的先知」,也不願聽命於他,彼此間的關係就破裂。從可蘭經的記錄中我們可窺見穆 氏對基督教信仰的膚淺認識,當時的基督徒,無法堅守純正的信仰,是要負一定的責任。

了解回教的人都同意,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行為為首,信心排後。這種宗教不可能與基督教相提並 論。回教完全以人的角度去理解「聖父聖子」觀,因此他們永遠無法明自這三位一體的奧秘。

神有兒子?

聖經說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回教徒就用這節經文攻擊基督徒。他們認為當基督徒說耶穌是獨生子 時,就暗示神是有「太太」的!對回教徒來說,說神有太太無疑是大逆不道。因此,在宣教工場中,在大漠 邊緣的小鎮裡,從老到少,時常問我:「為甚麼相信三位神?為甚麼說耶穌是神的兒子?」這樣的問題反映了 他們對聖經三位一體的不理解。他們以人的邏輯否定、反對基督教三位一體觀。

回教徒對聖靈也非常陌生.他們誤以為馬利亞就是三位一體的第三位,因而推斷基督教的信仰是相 信第一位格的神與第三位格的馬利亞發生肉體的關係後,生出了第二位格的耶穌。近年來的回教學者更認為 (英文BEGOTTON,法文ENFANTE)是完全指著獨生子是「性關係所生的孩子」的結果。因此他們誣告基督徒遠 離真理,並呼籲基督徒悔改歸信回教。

耶穌是神?

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說耶穌是神子,祂也是神。三而一或三位一體怎樣解釋,特別是向回教徒。回 教徒學者認為聖經沒有「三位一體」這句話。「三位一體」只不過是基督徒發明的詞句,他們進而肯定聖經 沒有「三位一體」的教導。「三位一體」是那些不忠於聖經的人自創的論點。另一方面他們喜歡在一加一加 一等於三這簡單數學邏輯上大做文章,取笑基督徒的無知、迷信。基督教護教學者所提出「合理」的解釋, 他們一概視而不見。

在回教世界中生活多年,結交了不少朋友,這份友誼為我們闖出了一條與他們坦誠交流的路。有一次 與一群中學老師談到信仰的問題,其中一位慣性地拋出一個問題:「你信三位一體嗎?」問了這樣一個難以叫 人下台的問題後,他自己也不大好意思。在一起的朋友們眼睛裡卻流露出一種探求的目光。看著一副副想要 知道我看法的臉,我坦然不違地與這群知識分子細細道來:「一位神倘若沒有話,就是一位啞巴。如果沒有靈 ,他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為祂是靈。」看到他們點著頭的聽,我又繼續的說:「你們相信阿拉是獨一的真主 ,而可蘭經是祂的話,祂本身又是個靈。請問「阿拉 + 他的話 + 靈」是三還是一叫。神的話和神的 靈如何能與神本身分開?你們自己的經典(可蘭經4:171)說耶穌是阿拉的話,也是袍的靈,那是甚麼意思?雖然 聖經中沒有「三位一體」這句話,但約翰福音一章一節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即話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是誰?是主耶穌!他不單太初與神同在,祂也就是神。

「那第三位是誰?」我引導他們看使徒行傳第一、二章,他們才明白第三位格的聖靈早已來到。基督 教信仰中三一真神的道理,無法從人本理性來解釋。但以上的解釋也開解了一些回教徒的朋友。

明白這道不一定能幫助一個人作出正確的抉擇,只有聖靈動工,人心才會歸向主耶穌。


賜下愛子

神為人預備了一條得救之路,賜下愛子,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叫凡信祂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 生。

回教徒相信阿拉差耶穌來,可是他只不過是一位先知,而非救主,更不相信耶穌曾上十字架,為人死 。他們不信阿拉會容許任何一位先知被殺。就耶穌的死而論,他們提出不同的假說 ; 阿拉使羅馬兵丁抓錯了 人,或是耶穌雖被抓,阿拉行了個神蹟,把耶穌救走,換另一人代替耶穌。為甚麼回教用那麼多假想來推翻一 個歷史的事實,其中的原因之一恐怕是他們無法接納穆罕默德如一般人的死,永遠留在墳墓中,而耶穌卻可以 死而復活。

可蘭經說:「人的罪不能以一個無罪的人的血來代贖」。阿拉不願給人一條明確得救之路。他喜歡 用那無上的權威隨心所欲。沒有任何法則可以限制他,他是至高最終的決定者。因此回教徒很難接納 一個完全不變的救法。他們相信阿拉掌最後的生死之權。

換句話說,回教認為「賜下愛子」成為救主,不單是錯誤(神不可能有兒子),也是沒必要,只有阿拉 有權決定。

(五) 《得 救 的 確 據 》

聖經教導有關得救的確據是直接、清楚、明確的。「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應許 不單人人可明白,更寶貴的是神的不變性和一致性的應許。因此照神的話去行,我們有絕對的把握,因神永 不失信。

回教徒對這節經文所提出的得救確據甚感不安,因為對「會否得救」這問題,沒有一個回教徒有把握 回答。回教徒非常虔誠,對地獄,末日審判,非常認真。因此研究「得救確據」這教義就顯得更必須了 。神愛回教徒,我們這些已領受神的愛,有得救把握的人,就該回應神的愛,去愛回教徒,把主的救恩向他們 講解。「神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得救。」

為了要達到此目的,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回教的救恩觀。從可蘭經,傳統記載及回教神學家的著作來看 ,回教對「上天堂」或「救恩」的教導最後還是從回教神學家拉哈曼(Rahman)的教導為依歸:「回教沒有明確 救思,只有成功或失敗」。尤索.阿里(Yusuf Ali)及皮克賀(Pickthall)是將阿拉伯文的可蘭經翻成英文的 權威。阿里譯成「救恩」的經文,皮克賀多翻成「釋放、成功、得勝、正確引導、榮華富貴、昌順」等。

對於天堂,傳統上可蘭經的描寫多以「一個有江河之水在園子下面流過」來形容。在那園中應有盡 有,特別是美女不缺,在園中人人可隨心所欲。從來沒有一處記錄阿拉也在園中。回教徒極其嚮往這地方 。天堂對他們非常重要。回教之發源地是沙漠。在沙漠中的人,水是一切,有水就有食物(可種蔬菜,飲牛 羊),也就有生命。旅居大漠多年的我,對於他們的「夢」完全了解,但想到這就是億萬人最終的盼望時, 不免為他們難過嘆息,為他們焦急。

可能,最令人不解的是「哪條才是通往天堂的路」?從創始人穆罕默德到今天,沒有一位回教徒對上 述問題有肯定的答案。回教徒每提到穆罕默德的名字時,立刻加上一句 'May peace be upon him'或 "May Allah grants him salvation'他們認為只提穆氏或任何一位先知(包括耶穌)的名,而不加上這 麼一句話,就是對先知不敬。我一點也不介意在穆氏的名字之後加這句話,但我拒絕在「耶穌」之後加這句 話,為甚麼?因穆氏需要平安、神的赦免、及神的救恩。但耶穌就是那位提供平安、救恩、赦免的神。

穆罕默德主張,人若常唸回教信仰宣言、常提阿拉的名號、一天忠心禱告五次、一年禁食一個月、 樂善好施、到聖地朝聖、善待孤兒、照顧寡婦、為阿拉戰死沙場、為阿拉捐獻身軀,這樣,就可免大罪,上 天堂。然而,穆氏也說,做不到以上任何一件要求,結果仍有可能被丟進火湖,永遠受罰。按此理論,前一 刻所立的功德帶來的應許,可以被後一刻的罪過所抵消。這種信仰,自然不能為回教徒提供任何得救的把握。

如果你問回教徒:「穆罕默德會上天堂嗎?」(在一般情況下,請千萬不要問回教徒這種懷疑他們教主 的問題).誠實的回教徒大概會說:「希望會!」

早期的回教徒比較忠於穆氏的教導。隨著日子的流逝,回教徒的理論信仰,變得連穆氏也認不出來。 因為回教徒沒法從他們的創始人,他們的聖典裡找到任何得救的確據,只好個自尋找上天堂之路。倘若連穆 氏本身能否上天堂也有疑問的話,那麼,那些跟隨他的人,疑問就更大了,自然就更沒有「得救的把握」了。

回教徒每天禱告五次,每次叫人禱告時都高聲呼叫兩次「come to salvation」,每天講十次「come to salvation」這裡充份反映出他們盼望得救的殷切。

在回教世界中有一個神秘而又為人傳頌的傳說。這是個關於「天秤的故事」。回教徒相信,若人的行 為好多於壞,天秤便會顯出人的義,阿拉便按天秤的指標判斷此人是否可以上天堂。故事說:一天,有兩個朋 友同向天堂之門走去。一個名叫「善行」,因他一生努力行善。另一個名叫「絕望」,因他從不曾用心行過 甚麼善事,他是無望進入天堂的。「善行」知道他得以進入天堂的機會很大,而他的朋友卻毫無盼望,於是對 「絕望」說:「朋友,請原諒我這麼說,你一生雖曾行過幾次善事,但你進入天堂的機會有多大,你是心中有 數的。好不好把你那幾樣善行給我,這樣子至少你我中有一人能肯定上天堂!」。「絕望」果真把他那少得可 憐的善行給了他。不久,他們便到天堂門口,在進口處報上名字,等候阿拉的指示。果然阿拉稱讚「善行」 說:「天堂之門已為你而開」。當「善行」轉身要向「絕望」道永別時,阿拉轉向「絕望」說:「你也進來, 因我是滿有憐憫的神。」

回教的救恩論是靠行為,再加上阿拉操絕對的主權,這也是令億萬回教徒坐立不安的主因。

在尼日利亞有一位回教宗教師也信了主耶穌,主要原因是他透過信件,各問了約十位回教及基督徒 領袖同樣一個問題:「我要怎樣做,才可以上天堂?」他一看到答案便決定信耶穌。當回教徒攻擊他時, 他說:「十個基督徒都肯定一個真理,而十個回教徒卻給了我那麼不同的答案,我該聽誰的呢?」真心尋求真理 的,可以不用坐立不安,因為在耶穌基督裡,可以得著永生的盼望及內心的平安。

回教徒信主的見證

(一) 沙漠中開 了 一朵小花

穆沙信主了!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一九九二年四月初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是我們到大漠宣教的第五個月的開始。這四個月來,我們吃盡 苦頭,掙扎著求生存。

自三月中起,白天氣溫直線上升,屋內熱度達攝氏四十度。才學會了兩個多月的黑人語言,只限於 問安及買柬西。自從正月把三個年幼的兒女送去差會住宿學校,我們破碎的心還未痊愈。四月初兒 女首次回來渡復活節假期,真是喜樂又難過。喜樂的是因兒女回來了;難過的是,再過幾天,他們又要走了, 真是捨不得。

令人心驚的另一件事是,大部分初認識的朋友,皆是「問題」人物。個個遊手好閒,伸手大王,又偷 又懶,以「外人」為靠山,以「做朋友」為得利的手段。而穆沙便是公認的問題人物之一。

一九九二年的四月初是回教的禁食月。約中午時分,穆沙來到我們的家。經過非洲式的問安後,他向 我要一杯水喝。在這麼炎熱的天氣中奉上一杯冰水給客人是理所當然的。但那天,我回答他說:「你是回教徒 ,在禁食月給你水喝,恐怕不太妥吧!」那知他說:「我做回教徒做到很累了!」在他堅持下就給了他一杯水, 同時心中默默在想,「不做回教徒,就做基督徒吧!」他喝完水便說謝謝後走了。

三個小時後,我聽到屋外有拍手聲,這是黑人叩門的方式。原來穆沙又來了。下午三點多,那超過四 十度的熱浪,使我無法保持冷靜而不生氣。我氣大漠的天氣,氣黑人的無知,氣穆沙為何不遲一點來,太陽下 山了天氣就會轉涼,又氣非洲的文化,客人來了,要出去陪他們坐,更氣沙漠的樹,葉子那麼少。

當我滿肚子氣的時候,神的靈輕聲的問我:「你離鄉別井來到大漠,是為了甚麼?」「我來是為了把基 督的福音傳給這裡的人」我回答說。「那你出去吧,屋外的樹下有一位黑人在等著你」。

於是,我更換衣服(黑人文化,出到門外,是不可以穿T-shlrt及短褲的),便出去與穆沙一起坐。這種 與人「坐」朋友的文化,可要付好大的代價。心中雖然極不樂意,但想到自己常講的一句話:「信徒只有一個權 利,那便是順服」。突然間,心中有個感動,於是便開口向穆沙講起耶穌的救恩。我的法語比土語好,但也好 不了多少。大兒子幾時跑來坐在我們的旁邊我也沒注意。一開始傳講福音,便忘了惡烈的天氣,語言的限制, 穆沙的無可救藥。心中只有神的愛。這種經歷太美了。更偉大的是,當我們談了一個多小時之後,穆沙說:「我 要信耶穌,接受祂為我的救主!」

那時的感覺是筆墨無法形容,灰黃的沙漠變得那麼可愛,火熱的太陽顯得格外清涼,而黑人看來可愛極 了。

可是,這種美景立刻受到考驗和質疑。當穆沙表示信主後的幾分鐘,亞里,我的語言老師來了。他是位 年輕、活潑、不太穩定的基督徒。「嗨,你們在做甚麼?」他友善的問,當他聽到穆沙決定信主,便問:「你們用 甚麼話語交談?」一問之下才知道,穆沙從未唸過書,他只會幾句簡單的法語,那有可能明白我所講的福音。看 著那對我傻笑的穆沙,真想打他一頓。不會法語也不出聲,害我對牛彈琴,空歡喜一場。但,我心有不甘,便 對亞里說:「我再把重點講一次,你替我翻釋。」當我講畢,穆沙還是說:「我信!」

與宣教士同工提起穆沙的事,他說:「沙漠中開了一朵小花,今天開花,明日凋謝!」我不否定這話的可 能性。

自從這朵小花出現,他便冒著生命的危險而來參加主日崇拜,進而他也出席禱告會。神奇妙的改變他。 他開始找工作,不再向人伸手。有一個主日,他竟然參與奉獻。

這朵沙漠中脆弱的小花在主愛中不斷成長。至今他還堅強的在烈日中仰首,前進。

這個神蹟怎麼發生的?「當人順服時,聖靈便工作」,這也成為我們立志繼續在大漠事主的信念。

(二) 我要與太太離婚 !

哈山是位真理的尋求者。

少年時哈山曾得到天主教飛行醫療所治療眼睛,心甚感激。他想認識那位聖經中的神。

卅年後,因工作緣故,全家被調到荒漠的一小鎮,在那裡,他與由遠東來的宣教士成為好友。

「我要與太太離婚!」這是他向我所透露的心聲之一。與大漠旁的黑人住久了,知道他們婚姻,家庭的 問題。夫妻有問題,大家都沒想過要一起解決,共創幸福,個個都以離婚來解決,豈不知再娶的不見得會比較 好。因此離婚再婚,永遠解決不了問題。話雖如此,傳統及宗教上許可多妻及離婚,這可成為哈山的莫大壓力 。

哈山喜歡參加我所主持的「黑人福音茶會」。每周末,我備茶歡迎朋友一起在星光月光下談信仰。哈 山安靜的聽,之後便找回教宗教師討論所聽到的,最後又來找我提出他的疑問。一些時候,極端

的回教徒也來喝茶,常引發不愉快的辯論。哈山靜靜的聽,不在別人面前表意見,卻私下來和我探討。

我們談過合神心意的家庭,婚姻,各種神學課程。有一天晚上,當我分享「得救的確據」時,聖靈動工 。與往常一樣,哈山在安靜的聽完之後的第二天早上來找我。「昨晚你分析"如何能得救",解答了 我卅年來深藏心中的問題,我昨晚決定信耶穌!」

事奉主的人,能多聽幾個人這麼說,死而無憾也!

哈山來告訴我他決定信主之後,他提出個請求:「請為我的太太禱告,希望她能早日信主。」以前 想的是離婚,如今要的是太太也得福音的好處。這是福音的力量。

信主後,哈山開始讀聖經函授課程。他的太太,沙菲雅,任職於郵政局,看到哈山的改變,又有聖 經函授課程,於是便要求上函授課程,但她拿了課程如石沉大海,毫無音訊。

哈山信主後的第七個月,我們為師母的朋友(全是女的)主辦一次電影佈道會。當晚出席的人有近五 十人,只有不到廿位是女性,沙菲雅是其中之一。當晚的耶穌傳改變了沙菲雅的一生。她接受了主!

第二天清晨,她把函授功課交來,並說:「我唸書時,每科拿高分,以為聖經函授很容易,那知看來 看去,一題也答不來。昨晚看"耶穌傳"信了主,一回到家,對所有函授的問題,一下子明白了, 所以開夜申趕完這十二課的功課!」

她是唯一的一位學生一題不誤天的上完此函授課程。到今日,這對夫婦還熱心愛主。這在多妻制, 家庭問題繁雜的社會中是何等的見證。

(三) 他說我上不了 天堂

宋那真的急死了,他把電台轉播站辦公室唯一的門鎖上,衝到我的家,氣壞的說:「他說我上不了天堂 !」

那是五月天的一個早上,宋那是當地電台轉播站的站長,也是該站唯一的公務員。在貧窮的大漠,站 長的身份,收入是令人羨慕的。與之為友一年多,這位自信,虔誠的回教徒,常給人「回教是唯一的 宗教」的感覺。他常參加福音茶會,與哈山不同的是,他常高談闊論,意見多多。

那天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以至他氣壞的跑來我家?我請他坐下,又以冰冷的水招待之。又東西南北談了 一會兒後才入正題(這是禮貌!)。「他說我上不了天堂,真是豈有此理」他滿肚子氣的說。原來,他在禁食月 中生了一場大病,以至無法守完那卅天的禁食。那天早上他遇見宗教師,便天南地北的談,不知怎地,宗教 師因他有幾天不禁食,缺席禱告,而說宋那有可能上不了天堂。

回教徒最怕上不了天堂,一生所做所行(特別是宗教儀式)都以能上天堂為目標,宗教師也多方教導可 上天堂之路(雖然這些教導多自相矛盾),甚少對有地位的回教徒以「上不了天堂」來指責之。難怪宋那那麼 生氣。

他問我:「到底聖經怎麼講?」

我拿了一本法文聖經,與他一起細讀有關禁食,禱告的經文。他從可蘭經或以我們回教徒也這麼相信 ,來衛護自己的信仰。接著又問「這節經文是甚麼意思?」表現他的尋求心態。一直讀到聖經中那麼多直接了 當,清楚應許「得救之路」時,他放下聖經,瞪著雙眼,對我說:「我找到了上天堂之路!」

我常在想,神愛世上所有的人,但只有當屬於主的人也有同樣的愛,才能使那些永遠不曾有機會聽福 音者有至少一個選擇的機會。

(四) 歷史上的第一位

公元兩千年的十二月初將是歷史上的第一位曼加人畢業於聖經學院。這是何等令人興奮的事。

一九九三年初去拜訪一位意大利籍的美國人。這位年輕人是美國和平自願軍的成員之一,在離我們六十 公里鄉村服務。這鄉村是出名的「沙村」,因它被高,鬆的沙丘所包圍,雖離大路不遠,卻是不易去到。

尊克洛住在村中一間半泥沙半草建的屋子,在鄉村中教導水利,農業的知識。在這曼加人村中,他有 兩位青年助手,其一名叫伊沙。

伊沙常來到市鎮,因此也常來看我們。與他的父母,家人熟了,單純的伊沙對福音也很有興趣。向回 教徒傳福音,要在怎樣的情況下才適合挑戰他決志及鼓勵他去教會,都是一門大學問。

九三年的九月,當伊沙來我們的家時,我拿了本聖經及一冊「四個屬靈定律」,便向他較全面的講解 福音。感謝主,他單純的相信了主耶穌,並有時出席崇拜(他住在鄉下,所以無法每主日出席),又由於沒有親 友在市鎮,他的信主,去教會,鮮有人反對。

一九九四年中起,我們回家述職一年,再回到大漠時,好幾個人都告訴我:「伊沙又倒回做回教徒了!」 我心難過,於是立刻去找他。他灰心但不冷淡。自從他來到市鎮工作,在一些事上的確虧欠 神。在一次交通意外中,臥床兩個月,無法去崇拜,基督徒以為他不肯來聚會,也不去探他。所以他痊癒後也 不去教會。經過多天的輔導,鼓勵,伊沙又回到主面前。

同年七月,我為伊沙等人開設「聖經班」,每星期兩個早上。幾個月後,只有伊沙一位堅持,但那幾個 月中,我們已翻譯或寫了十七首的曼加短詩。九月份,在伊沙的協助下,我們展開了青年中心的工作。到九六 年八月,伊沙感覺神呼召他出來向曼加人傳福音,於是我鼓勵他向教會提出,大家同心禱告。在得到全體基督 徒支持後,他便進行申請去當地的神學院的手續,預備接受四年的神學訓練。

一九九七年正月,伊沙帶著尚未信主的太太及唯一的女兒進入神學院,從對聖經毫無認識的,變成成續優 越,為人常受師長稱讚的人。他的太太在他入神學院四個月後也信了主,並且也上一些課程。這是神的作為。

四百萬人口,千年歷史背景為回教徒的曼加人,並無屬於他們的教會,未有自己的傳道人,還未有曼加語 的聖經,要把福音帶給他們,前路可遙遠,漫長呢。但想到萬里長城始於第一塊磚,要得這百萬人的靈魂,就 一次踏出一步,而伊沙的畢業,加入陣容,肯定的使這一步跨得更大更有信心?

是神的愛,使沙漠開花結果,使人離開黑暗進入光明,使人重新歌頌生命,並立志為主而活。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