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裁決到恐懼:「撒旦詩篇」事件30年後的今天

2019年2月6日

蒂姆•迪耶普(Tim Dieppe)

 

1989年,伊朗發佈「裁決」(fatwa)【法特瓦,伊斯蘭法律的裁決或教令】,要求殺死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在此之前他的書《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出版。30年過去了,蒂姆•迪耶普(Tim Dieppe)研究了這一事件是如何導致對宗教冒犯的恐懼抑制了我們的言論和表達自由—尤其害怕表現出對伊斯蘭的恐懼(Islamophobic)。

 

裁決(fatwa)

1989年2月14日,德黑蘭電台(Radio Tehran)發佈了以下公告:

「我們來自真主,我們將回歸真主。現在我通告世界上所有勇敢的穆斯林,《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這本書裡文字無論是寫作、校訂以及出版都是為了反對伊斯蘭、伊斯蘭的先知和古蘭經,其作者以及所有了解其內容的編輯和出版商都應被判處死刑。」

「我呼籲所有英勇的穆斯林,無論他們在世界哪個角落,都要毫不遲疑地殺死他們,這樣就不會有人再敢侮辱穆斯林的神聖信仰了。在這一事業中被殺害的任何人都將成為殉道者,真主若願意。同時,如果有人能接觸到該書的作者,但沒有能力執行死刑,他應該通知他人,以便對他的行為進行懲罰。願真主賜福你們所有人。」

—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Rouhollah al-Mousavi al-Khomeini)

這個著名裁決就是這樣發佈的。一經發佈,它立即受到國際關注,馬上成為全世界的頭條新聞。一位外國領導人對一位英國公民發出了死刑判決,盡管他住在英國,並且沒有違反英國法律。他說,英國穆斯林有義務殺死他。作家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不得不在警方的24小時保護下躲藏起來,時間長達十多年。

對於伊斯蘭在英國的影響及其帶來的挑戰而言,這是英國的一個分水嶺時刻。現在仍能感受到其持續不良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30年前發生的事情,討論其可能的影響、真正的撒旦經文以及對我們今天的文化產生的持久影響。

 

裁決(fatwa)是什麼?

大多數英國人第一次聽說裁決(fatwa)是在這個裁決登上頭條時。裁決是由適當的伊斯蘭權威發佈的權威性法律裁定—在此具體情況中是阿亞圖拉(Ayatollah)【伊朗等國伊斯蘭什葉派領袖】霍梅尼(Khomeini)。霍梅尼是1979年伊朗革命的領導人,這次革命推翻了伊朗最後的國王(Shah),建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 of Iran)。他成為伊斯蘭共和國的最高領袖(Supreme Leader),也是約5000萬什葉派穆斯林的主要精神領袖。

霍梅尼發出裁決一個月後,伊斯蘭國家外長會議在利雅德舉行會議,有46個伊斯蘭國家出席,並在其公報(http://ww1.oic-oci.org/english/conf/fm/18/18 icfm-final-en.htm)中宣佈了以下內容:

「會議宣佈,不能以思想或言論自由為由為褻瀆行為辯護。會議強烈譴責褻瀆性出版物《撒旦詩篇》,其作者被認為是叛教者。會議呼籲國際社會所有成員禁止該書,並採取必要措施保護他人的宗教信仰。」

雖然這份公報最後沒有明確要求殺死拉什迪,但宣佈該出版物是褻瀆性的,作者是叛教者,這被視為是肯定霍梅尼的裁決的判決意見,即宣佈拉什迪犯了罪,應被判死刑。

 

關於這本書

1988年9月26日,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的《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由維京企鵝出版社(Viking Penguin)在英國出版。拉什迪之前曾因一部小說獲得了久負盛名的(英國)布克文學獎(Booker Prize),作為備受矚目的當代小說家,贏得了毫不畏懼地談論有爭議的話題的聲譽。

《撒旦詩篇》是一部長篇小說,使用魔幻現實主義和夢境幻覺來講述一個漫長的富於想像力的故事。該書的某些部分顯然是基於穆罕默德生平的各個方面。然而,書中沒有提到穆罕默德的名字,也沒有提到麥加或伊斯蘭教法(sharia)。相反,其中有一個叫「馬洪德」(Mahound)的人物,他在一個虛構的多神論城市「加西利亞」(Jahilia)建立了一個「服從」(Submission)的宗教。然而,正如肯南•馬利克(Kenan Malik)所解釋的那樣,它是「以虛構和諷刺的筆觸描述伊斯蘭起源的小說。」【1】「Mahound」(馬洪德)是「Muhammad」(穆罕默德)的古老的貶義名稱。「服從」(submission)是「伊斯蘭」(Islam)的字面意思。「Jahiliyya」是一個阿拉伯語單詞,意思是「無知」(蒙昧)(ignorance),穆斯林用這個詞來描述穆罕默德得到古蘭經啟示之前的阿拉伯世界。

在1989年2月14日播出的一次採訪中,拉什迪被問到: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爭議是源於你取材了古蘭經的歷史文本並對其進行改編。這其中有多少內容是基於歷史事實?」

 

他回答說:

「幾乎全部都是。關於夢境系列事件(dream sequences)的那些段落裡的幾乎所有內容都是建立在歷史根據或帶有歷史性質的要素上,盡管人們無法真正絕對肯定地談論穆罕默德生平的那段時期。」【2】

 

「撒旦經文」(Satanic verses)指什麼?

根據眾多權威的伊斯蘭傳統,在穆罕默德生涯的早期,當他正掙扎於努力吸引追隨者時,他給出了一個吹捧多神論的「啟示」,這就使得更多的人加入了他。以下這些是他誦讀的經文,被保留在古蘭經中:

「他們告訴我吧!拉特和歐薩,以及排行第三,也是最次的默那,怎麼是真主的女兒呢?」(古蘭經53:19—20)

最初,這裡提到三個神靈(gods)時,排在之後的經文對此表達了認可:

「這些都是高貴的仙鶴(中間人)。她們的說情是可盼望的。」

隨後,天神吉卜利里(Gabriel)(加百列)糾正了穆罕默德,這些後來的經文從古蘭經中被刪除,成為著名的撒旦經文(Satanic verses)。【3】

這個故事為古蘭經中的以下經文提供了背景:

「在你之前我所派遣的使者和先知,沒有一個不是這樣的:當他願望【說話或誦讀】的時候,惡魔對於他的願望,有一種建議【一些誤讀】,但真主破除惡魔的建議,然後,真主使自己的跡象【經文】成為堅確的。真主是全知的,是至睿的。」(古蘭經22:52)

這裡值得記住的是,古蘭經的記載甚至沒有按照大致的時間順序排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古蘭經中的一些經文(據說是真主而不是撒旦親自啟發的)被後來的經文所廢除或取代。這一點在古蘭經本身的經文中就有明確的教導,比如這一段:

「凡是我所廢除的,或使人忘記的啟示,我必以更好的或同樣的啟示代替它。難道你不知道真主對於萬事是全能的嗎?」(古蘭經2:106,參閱古蘭經16:101)

這裡的重點是,薩爾曼•拉什迪並沒有編造「撒旦經文」的概念,也沒有虛構穆罕默德誦讀的一些經文是受到撒旦啟示。這是標準的伊斯蘭傳統的一部分,與此相仿的想法就是真主廢除了他自己的一些啟示經文。拉什迪用這個想法為他的書賦予了引人思考的標題。當然,這一事件引起了人們嚴重質疑穆罕默德的啟示來源和真主的可信度。

 

反響

該書於1988年9月26日出版,10月5日,印度政府宣佈該書將在印度被禁。隨後,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埃及、索馬里、孟加拉、蘇丹、馬來西亞、印尼、卡塔爾和南非也迅速跟進。與此同時,在英國本土,該書在11月贏得了惠特佈雷德(Whitbread)「最佳小說獎」,併入圍了布克文學獎的候選名單。

薩爾曼•拉什迪給印度總理寫了一封公開信,抗議這一禁令,並論證了言論自由權利的重要性。【4】印度議員賽義德•沙哈布丁(Sayed Shahabuddin)對此作出回應。他的回應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說法是這樣:

「是的,我沒有讀過它,也不打算讀。我不需要涉足骯髒的下水道才能知道什麼是骯髒。」

「不,你的行為並不是無意識的,也不是不經意的筆誤。你是故意的,是有意識的魔鬼般的預謀,著眼於你的市場。在我們印度,這裡的法律是非常明確的…任何蓄意和惡意傷害印度任何階層公民宗教感情的人…將被處以監禁…或罰款…或兩者兼施。我希望你在印度,拉什迪先生,接受應得的懲罰。」

「總之,你的巨著有三個理由令人反感:它是對人類體面的犯罪;它是對伊斯蘭的侮辱;它是印度法律規定下的犯罪。告訴你的英國顧問,印度不允許『文學殖民主義』,也不允許所謂的宗教色情文學。」【5】

在英國,穆斯林的憤怒情緒高漲,最終於1月14日在布拉德福德(Bradford)舉行示威,他們在那裡舉行儀式燒毀該書的複製品,隨後,8,000名穆斯林於1月27日在海德公園(Hyde Park)舉行示威。在這些標語牌中,有一些寫著,「伊斯蘭—今天是我們的宗教,明天是你們的宗教。」【6】其他許多人只是呼籲要求殺死拉什迪。【7】有人向企鵝出版社(Penguin Books)提交了一份請願書,要求撤回該書,並要求企鵝出版社為出版該書道歉。企鵝出版社也收到了威脅和恐嚇信。但企鵝出版社仍堅持立場,只不過史密斯連鎖書店(WH Smith)將該書從其商店中撤回。

不久之後就發生了第一批死亡事件,在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Islamabad)的暴亂中有5人被殺,之後在1989年2月13日,在喀什米爾(Kashmir)又有一人被殺,100人受傷。

 

裁決發出後的反響

德黑蘭的媒體聲稱,這本書是應英國情報部門的要求出版的,是蓄意對抗伊斯蘭計畫的一部分。【8】有人懸賞150萬英鎊要殺死拉什迪。【9】

拉什迪躲了起來,但在一次採訪中說:

「坦率地說,我倒希望自己寫出一本更具批判性的書,一個宗教聲稱人們能夠這樣行動,這樣的宗教領袖能夠這樣行動,然後說這是一個必須淩駕於任何一種批評的低語之上的宗教,這根本說不通。」【10】

羅伯特•麥克斯韋爾(Robert Maxwell)以此抵制殺死拉什迪的懸賞:

「我將提供1000萬美元給那個既選擇不殺人同時能使野蠻的阿亞圖拉變得文明的人,測試方式是這個人將公開誦讀十誡,特別是第六條(不可殺人)和第九條(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11】

英國伊斯蘭事務行動委員會(UK Action Committee on Islamic Affairs)的伊克巴爾•薩克拉尼(Iqbal Sacranie)說:

「死亡,也許對他來說太便宜他了…他的心靈必須在餘生中受到折磨,除非他向全能的真主請求寬恕。」【12】

薩克拉尼後來成為英國穆斯林委員會(Muslim Council of Britain)的第一任秘書長,在2005年成為伊克巴爾爵士。

布拉德福德清真寺委員會(Council of Mosques in Bradford)的聯合秘書賽義德•阿卜杜勒•庫杜斯(Sayed Abdul Quddus)說:

「我完全同意阿亞圖拉霍梅尼在公開場合的發言。每個穆斯林都應批判薩爾曼•拉什迪。如果任何穆斯林有機會(採取行動),就不要回避,也不應該回避。為什麼不(採取行動)呢?他(拉什迪)給每一個穆斯林造成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為什麼人們應該被殘忍地謀害,失去生命,而薩爾曼•拉什迪反倒不需要代價。」【13】

西約克郡警方(West Yorkshire Police)後來證實,他們不會對布拉德福德的穆斯林領導人提出煽動謀殺的指控。英國皇家檢察署(CPS)提出的理由是證據不足,並質疑這種起訴是否符合公共利益。【14】

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把對拉什迪的威脅比作聖戰(Jihad):

「命令憤怒的先知後代在英國本土上殺死他和企鵝出版社的董事,這等同於發起一場聖戰。這是向一個自由國家的公民進行宣戰,因此它是一種政治行為。必須用同樣直截了當,即使不那麼兇殘的反抗宣言來反擊。」【15】

幾天後,拉什迪發表了一份道歉聲明,對該出版物造成的不幸局面表示遺憾。【16】阿亞圖拉霍梅尼卻不以為意:

「即使薩爾曼•拉什迪懺悔了,成為這個時代最虔誠的人,每一個穆斯林仍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運用一切力量,他的生命,他的財富,將他送進地獄。」【17】

1989年10月,穆斯林協會(Muslim Institute)的創始人卡利姆•西迪基(Kalim Siddiqui)在曼徹斯特(Manchester)市政廳向觀眾發表講話,當時有電視攝像機在場。他告訴觀眾,裁決是公正的,拉什迪應該被殺死。他問觀眾有多少人支持對拉什迪的死刑宣判。大多數人都舉起了手。他接著問有多少人願意執行死刑。幾乎所有的人都繼續舉起了手。這一令人驚悚的場面被攝像機拍下,並在晚間新聞中播放。【18】然而,西迪基沒有因煽動謀殺而被起訴。

 

大主教支持擴展褻瀆法範圍

內政大臣道格拉斯•赫德(Douglas Hurd)於2月1日宣佈,政府沒有計劃為回應伊斯蘭的要求而改變褻瀆法。【19】坎特伯雷(Canterbury)大主教羅伯特•朗西(Robert Runcie)在譴責煽動謀殺的同時,也譴責該書所造成了冒犯。他補充說:

「我堅信,冒犯伊斯蘭或任何其他信仰的信徒的宗教信念與冒犯基督徒的宗教信念一樣,都是非常錯誤的。」【20】

在要求將褻瀆法擴大到包括伊斯蘭褻瀆法的背景下,這一令人震驚和駭人聽聞的聲明無疑是在支持將批評穆罕默德定為犯罪。梵蒂岡的一位官員也譴責了薩爾曼•拉什迪的褻瀆行為。【21】然而,首席拉比雖然表示他認為這本書不應該出版,但明確表示他不支持對褻瀆法的任何擴展。【22】

 

國際反應

外交大臣傑佛瑞•豪依(Geoffrey Howe)爵士對歐共體各國外交部長的輿論力度感到驚訝,他們渴望做的不僅僅是像他那樣發表一份聲明。歐共體的12個國家召回了他們的大使,並暫停了他們國家與伊朗之間的所有高級別訪問。

在法國,《撒旦詩篇》的出版因安全原因而暫停。【23】在加拿大,該書的進口被停止,等待對該書進行可能的仇恨宣傳的審查。【24】在美國,包括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在內的幾家著名連鎖書店和獨立書店將該書從貨架上撤下。【25】

數以千計的文學作家簽署了一份聲明,表示對拉什迪的聲援。【26】一位來自卡拉奇(Karachi)的匿名人士寫信說,拉什迪可以代表他和其他像他一樣的人說話,他們希望宣佈放棄伊斯蘭但又不能在伊斯蘭社會中公開這樣做,因為會被處死。【27】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似乎更熱衷於對穆斯林受到的冒犯表示同情,而不是支持言論自由。傑佛瑞•豪依爵士在伯明罕的一次會議上解釋說,根據英國法律,他對這本書無能為力,相反,他討論了移民融入群體的義務。【28】他後來批評這本書對英國「極其無禮」。【29】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和他一起指責了這本小說所造成的冒犯。【30】相比之下,工黨領袖尼爾•金諾克(Niel Kinnock)後來透露,他曾與身處隱藏的拉什迪會面,並為他的權利和他的出版商發行平裝版的權利進行了辯護。羅伊•哈特斯利(Roy Hattersley)和其他一些工黨高層人士則不同意。【31】評論家們認為,政府對一部小說的品質發表意見其實並不合適。

 

更多暴力事件

1989年3月30日,布魯塞爾的一位曾對拉什迪發做出網開一面的表態的伊瑪目被槍殺。【32】4月9日,倫敦客來此企鵝書店(Collets Penguin bookshop)的底層地板被一枚燃燒彈炸毀,一家迪龍斯(Dillons)書店也遭到襲擊。

維京企鵝出版社的一位匿名官員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為該出版物辯護,但同時也說,在全世界因此書引起的所需的安保成本將遠遠超過該書銷售的任何利潤。他補充說:

「我不知道維京企鵝出版社是否能無限期地忍受這種情況。…這是由恐懼和恐嚇主導的審查制度。」【33】

12月至1989年3月間,維京公司收到了30,000封抗議信和16次炸彈威脅。【34】企鵝出版社的首席頁面官(CWO),彼得•梅爾(Peter Mayer)收到了針對他自己和家人的死亡威脅,用血書寫的信被塞到他家的門下。【35】

1991年7月,《撒旦詩篇》的意大利譯者在米蘭的公寓裡被一名伊朗人刺傷。他在這次襲擊中倖存下來。【36】九天後,該書的日本譯者五十嵐仁(Hitoshi Igarashi)被發現在其大學辦公室內被刺死。【37】1989年,日本伊斯蘭中心(Islamic Center in Japan)要求出版商不要翻譯或翻印這部小說,稱其為「反伊斯蘭」。

 

後果

在伊朗政府宣佈與霍梅尼的裁決保持距離後,薩爾曼•拉什迪終於在1998年重新現身。但該裁決本身仍然有效,而且最近在2016年,伊朗國營媒體為追殺拉什迪的提出了60萬美元的賞金。【38】2007年,拉什迪因其對文學的貢獻而被授予騎士稱號。自2000年以來,他一直居住在美國。2012年,拉什迪出版了《約瑟夫•安東:回憶錄》(Joseph Anton: A Memoir),講述了他在員警保護下的生活,當時他使用的化名就是約瑟夫•安東(Joseph Anton)。【39】

20年後—《麥地那珍寶》(The Jewel of Medina)

在《撒旦詩篇》出版20年後的2008年9月26日,出版商吉布森廣場(Gibson Square)公司的倫敦辦公室被炸毀。【40】吉布森廣場公司正計畫出版一部關於穆罕默德最年輕的妻子阿伊莎(Aisha)的小說—《麥地那珍寶》(The Jewel of Medina)。

最開始蘭登書屋(Random House)曾計畫出版《麥地那珍寶》,但在一封電子郵件表明這一舉動可能會激發一些穆斯林的暴力反應後,該出版計畫被取消。蘭登書屋發表了一份聲明,解釋說他們收到的資訊:

「根據可靠以及不相關資訊源,警告建議不僅表明這本書的出版可能會冒犯穆斯林社區中的一些人,而且可能會煽動一小部分激進分子的暴力行為。」【41】

馬利克稱,他們所收到的只是一位學者的電子郵件和一個在線論壇上的批評帖子。【42】實際的裁決和實際的暴力事件並沒有阻止企鵝出版社在二十年前繼續出版《撒旦詩篇》。現在,僅僅因為有人說這可能激發暴力事件,就足以取消《麥地那珍寶》的出版。正如薩爾曼•拉什迪所說:

「這是由恐懼主導的審查制度,它確實開創了一個非常糟糕的先例。」【43】

吉布森廣場公司隨後買下了版權,並宣佈將在英國出版《麥地那珍寶》。【44】縱火案發生後,在英國的出版被推遲了。該書在美國、德國、丹麥、塞爾維亞和意大利的出版,沒有受到影響。後來,該書於2009年由吉布森出版社(Gibson books)在英國出版。

在拉什迪裁決事件之前,蘭登書屋在收到可能激發暴力的建議後會取消出版,這種想法是不可想像的。此外,如果蘭登書屋一意孤行,不理會這些建議,很可能什麼都不會發生。蘭登書屋通過取消該書出版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正如馬利克所說:「對造成冒犯的恐懼…導致更加容易地讓人感到冒犯。」【45】

 

今天的持續不良影響

肯南•馬利克(Kenan Malik)恰如其分地評論說:「拉什迪的批評者輸了戰鬥,但贏得了戰爭。」【46】他們沒有成功地禁止《撒旦詩篇》的出版,但他們確實成功地在社會上確立了一個原則,即冒犯其他宗教和文化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建立了一個事實上的暗殺者否決權,借此,只要受到暴力威脅,就意味著被認為是批評伊斯蘭的東西需要自我審查。裁決的影響力已經被內化吸收,我們現在生活在一種由恐懼主導的自我審查的文化中。

2015年的政府間移民委員會(ICM)調查發現,78%的英國穆斯林認為,任何出版物都不應該有權利發佈穆罕默德的圖片。在論及發表取笑穆罕默德的圖片的權利時,這一比例上升到87%。【47】此外,18%的人同情那些參與對嘲弄穆罕默德的人實施暴力的人。

2017年,兩家英國報紙發表了一份更正通知:「我們高興地再次聲明,伊斯蘭作為一種宗教,不支持所謂的『榮譽處決』(honour killings)【兇手謀殺家庭成員以達到挽回家族榮譽的目的】。」【48】無論怎樣許多穆斯林會不同意這一點,阿亞圖拉霍梅尼和他的支持者肯定也會不同意。對叛教行為採取死刑是榮譽處決的一種形式,則顯然是伊斯蘭教導的一部分。【49】這意味著新聞監管機構現在要注意批評伊斯蘭的言論。這是一種新的審查形式,這在裁決之前是無法想像的。

去年,加拿大記者勞倫•薩瑟恩(Lauren Southern)被英國拒絕入境。她沒有犯罪。她以前曾散發過寫有關於真主的標語的海報,如「真主是同性戀」(Allah is Gay)或「性小眾支持英國伊斯蘭」(LGBT for Islam UK)。【50】這是對一篇質疑耶穌是否為同性戀的文章的回應。顯然,邊境部隊認為,被某些人可能視為侮辱了真主的人是對社會的威脅。另一個人被英國拒絕入境,因為他的「反伊斯蘭化信仰」。【51】我們現在生活在這樣的文化中,它正不遺餘力地保護伊斯蘭免受批評,但卻不保護基督教。

 

從裁決到恐懼到…

裁決事件發生30年後,對批評伊斯蘭的恐懼成為我們文化的一部分。沒有人願意被貼上「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c)【懼恨伊斯蘭情結】的標籤。但實際上,那些被恐懼壓制而沉默的人才是真正的「伊斯蘭恐懼症」。我們都知道,一些穆斯林如果覺得穆罕默德受到了侮辱,就會訴諸暴力,而且在英國有足夠多的穆斯林贊同這種情況,從而形成一種恐懼文化。褻瀆法已被廢除,但無論如何出版商和其他人還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批評伊斯蘭。我們已經從裁決走向了恐懼。

現在是時候對伊斯蘭的恐嚇、威脅和審查制度說到此為止了。這不是一個自由社會運行的方式。員警和政府應該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有力地捍衛言論自由,打擊任何形式的暴力威脅。與其說所有的宗教都應該得到尊重,不如說他們應該維護對宗教的批評。基督徒和其他人應當可以清楚地揭露伊斯蘭的區別對待的本質及其與恐怖主義和其他活動的聯繫,而不必擔心被起訴或受到暴力威脅。有時真相是令人不快的,但人們沒有權利不被冒犯。記者、政治家和其他人應該完全可以自由地表達穆罕默德是一個假先知,他教導並踐行的事情是不道德的。我們需要從恐懼轉向信心,大膽地宣稱耶穌基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除了祂,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在從裁決走向恐懼之後,現在是時候從恐懼走向信心和自由了。

 

【1】 Kenan Malik, From Fatwa to Jihad: The Rushdie Affair and Its Legacy (London: Atlantic, 2009), xv

【2】 Lisa Appignanesi and Sara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1-22

【3】 A.M.I. Hishām, et al., The life of Muhammad: a translation of Isḥāq’s Sīrat rasūl Allāh (trans. A. Guillaum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165-166. Al-Tabari, The History of al-Tabari Vol. VI: Muhammad at Mecca (trans. W. M. Watt and M. V. McDonald; vol. 6: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107-112. For further discussion of the Satanic verses and other sources see: https://www.answeringislam.org/Green/satanic.htm

【4】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34-36

【5】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37-41

【6】 Philip Jenkins, God’s Continent: Christianity, Islam, and Europe’s Religious Crisi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1

【7】 Malik, From Fatwa to Jihad: The Rushdie Affair and Its Legacy, 185

【8】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70-71

【9】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79

【10】 The Guardian, 15 February 1989.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1989/feb/15/salmanrushdie

【11】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03-4

【12】 The Guardian, 15 February 1989.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1989/feb/15/salmanrushdie

【13】 The Guardian, 15 February 1989.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1989/feb/15/salmanrushdie

【14】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04-5

【15】 The Independent, 15 February 1989. Cited in: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79

【16】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97-98

【17】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99

【18】 Malik, From Fatwa to Jihad: The Rushdie Affair and Its Legacy, 185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06/may/28/religion.islam

【19】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xiii

【20】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01-102

【21】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16

【22】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97-99

【23】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30

【24】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44

【25】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47

【26】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09-112

【27】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221-22

【28】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08

【29】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15

【30】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14

【31】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29

【32】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26-7

【33】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49

【34】 Appignanesi and Maitland, The Rushdie File, 149

【35】 Malik, From Fatwa to Jihad: The Rushdie Affair and Its Legacy, 12

【36】 New York Times, 13 July 1991. http://movies2.nytimes.com/books/99/04/18/specials/rushdie-translator.html

【37】 Washington Post, 13 July 199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archive/politics/1991/07/13/satanic-verses-translator-found-slain/6ee67d24-9b02-4eaf-994e-107ff814f64f/?utm_term=.5c7c52f58735

【38】 The Independent, 21 February 2016.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people/salman-rushdie-iranian-state-media-renew-fatwa-on-satanic-verses-author-with-600000-bounty-a6887141.html

【39】 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world/salman-rushdie-speaks-about-his-time-in-hiding-and-his-new-book-a-857034.html

【40】 The Guardian, 28 September 2008. https://www.theguardian.com/uk/2008/sep/28/muhammad.book.attack

【41】 http://www.randomhouse.com/rhpg/medinaletter.html

【42】 Malik, From Fatwa to Jihad: The Rushdie Affair and Its Legacy, 195

【43】 Malik, From Fatwa to Jihad: The Rushdie Affair and Its Legacy, 196

【44】 http://news.bbc.co.uk/1/hi/entertainment/7597437.stm

【45】 Malik, From Fatwa to Jihad: The Rushdie Affair and Its Legacy, 196

【46】 The Guardian, 29 September 2018.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8/sep/29/satanic-verses-sowed-seeds-of-rift-grown-ever-wider

【47】 http://www.icmunlimited.com/wp-content/uploads/2016/04/Mulims-full-suite-data-plus-topline.pdf

【48】 https://www.spiked-online.com/2017/01/18/policing-criticism-of-islam-the-new-star-chamber/#.WICLbxuLSUk

【49】 https://www.christianconcern.com/our-concerns/islam/ex-muslims-face-threats-and-violence-for-leaving-islam

【50】 https://www.christianconcern.com/our-issues/islam/banning-critics-of-islam

【51】 https://www.christianconcern.com/our-issues/islam/banning-critics-of-islam

 

這篇文章翻譯自Tim Dieppe的在線文章「From fatwa to fear: 30 years on from ‘The Satanic Verses’ affair」

https://christianconcern.com/resource/from-fatwa-to-fear-30-years-on-from-the-satanic-verses-affair/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