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從伊斯蘭轉向基督教朝聖的共同特徵

Bassam Michael Madany

2018年8月2日

引言

神學學科在伊斯蘭中並不起重要作用。例如,伊斯蘭關於真主的教義包含在簡單的信條La Ilah illa Allah(安拉以外沒有別神)。這看似簡單明智,但實際上對任何有探究精神的人來說都是有問題的。它宣稱獨一真主的存在,但卻很少揭示真主是什麼樣的。對安拉的描述是負面的。他是「Bila Shabah」,也就是說,不能把安拉比作任何人或任何東西。如果一個穆斯林堅持他或她想要了解安拉,他或她會面臨第二個否定的回應,「Bila Kayf」,即不要問為什麼!

在伊斯蘭中,除了其基本信仰體系的兩個否定之外,構成真主存在的因素要麼是遙遠的,要麼是不可知的。在基督教信仰中,神因其屬性而為人所知和愛戴。沒有一個受造之物能詳盡地認識神,但他已在自然和他的話語-聖經-中讓人可以認識他。神的某些屬性是無法傳達的,比如他的全能、全知、無所不在和自存性(自我存在);其他屬性是可以傳達的,比如憐憫,慈愛,良善,公正,公義,和智慧。

在伊斯蘭關於人的教義中,沒有任何東西與聖經中關於亞當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樣式被創造的教導相似。i

縱觀伊斯蘭文化史,繁榮的不是Kalam(神學),而是法理學,即Fiqh。由於伊斯蘭的道德體系,它承擔了主要的角色。這個制度的核心是清真(Halal,得到允許的)和哈拉姆(Haram,違禁的)。到九世紀時,遜尼派伊斯蘭已發展了其體系,包括四個解釋伊斯蘭教法的學派,這些學派指導穆夫提(法學家)頒佈法特瓦。ii

被稱為莫爾太齊賴派的阿拉伯-穆斯林知識份子,辯論了三個主要的神學問題。他們於公元8-10世紀生活在巴格達和巴士拉。他們全神貫注於古蘭經的本質,宿命和自由意志,以及安拉的承諾和威脅。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

「首先,莫爾太齊賴派強調了真主的絕對合一性或獨一性(tawhid)。由此可以從邏輯上得出結論,古蘭經理論上來說不能被認為是真主的話語(正統觀點),因為真主沒有可分離的部分,因此(古蘭經)一定是被創造的,而不是與真主共永恆的。在阿拔斯王朝的阿卜杜拉·馬蒙哈里發(caliph al-Ma’moon)的統治下,這個關於古蘭經被造的教義被宣佈(827年)為國家教義。在849年這一立場被取消了。

「莫爾太齊賴派強調真主的正義(‘Adl)是他們的第二條原則。正統教派關心的是真主的可怕意志,每個人都必須毫無疑問地服從這種意志,而莫爾太齊賴派認為,真主只希望人類得到最好的,但通過自由意志,人類可以在善與惡之間做出選擇,從而最終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在第三個教義,威脅和承諾(al-wa’d wa al-wa’id),或者天堂和地獄中,真主的公正成為合乎邏輯的必然;真主必須獎賞善(如承諾的那樣),也必須懲罰惡(如威脅的那樣)。」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Mutazilah

穆斯林向基督教朝聖的共同特徵

在這些對穆斯林信仰體系和文化認同背景的簡短概述之後,我們將轉向那些已經轉向基督教信仰的穆斯林朝聖的共同特徵。雖然伊斯蘭沒有聖經中關於人的教義,但這並不意味著穆斯林在本體論上缺乏印在他心靈上的神(真主)的形象,盡管罪已經玷污了這一形象。這解釋了為什麼沒有一個穆斯林能夠長久滿足於真主的負面描述(Via Negativa)-對「真主不是什麼」的描述。iii這一事實是同那些對其宗教遺產不再抱有幻想的穆斯林接觸的一個重要點。穆斯林男女對真理、平安和寬恕的追求使他們信仰耶穌基督,他們的見證證實了這一點。

以下是一些在Rachid弟兄每星期電視節目上聽到的見證,在YouTube網上可觀看。http://v1.brotherrachid.com/en-us/

穆罕默德的信仰之旅

「穆罕默德是黎巴嫩的一位遜尼派穆斯林,他開始觀看Rachid弟兄的一些節目,這些節目最終將他引向基督教信仰。他發現基督教不像伊斯蘭那樣宣揚一位高於人類的隱藏的真主。聖經揭示的神既是超然的,也是無所不在的。三位一體並不像穆斯林所宣稱的那樣是『三神論』,而是肯定了神在三個位格上的合一。

「最終說服他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是他對約翰福音第1章的閱讀。哇!這道從亙古就有、與神同在,並藉著他創造了萬物;永恆的道成了肉身,具備了人性。他那樣做,是為了贖我們的罪!這位年輕的黎巴嫩人發現了真理;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體驗到了平安。那是2016年3月10日。他開始在貝魯特參加教堂禮拜,接受基督信仰的教導,並於2016年6月受洗。他不再被叫做穆罕默德;他選擇了馬可-第二部福音書作者的名字。」

http://v1.brotherrachid.com/en-us/VideoPlayer/VideoId/1319/531

拿俄米姊妹的信仰之旅

「我在伊拉克一個有9個孩子的穆斯林家庭長大:五個兒子,四個女兒。從我很小的時候起,我就養成了好奇的心態。母親過去常常為我們讀古蘭經。她喜歡給我們講阿舒拉事件,當時伊瑪目侯賽因和他的同伴在伊拉克卡爾巴拉被屠殺(公元680)。伊斯蘭早期關於哈里發時期衝突的記述讓我非常困擾!如你所知,前四個哈里發中有三個被暗殺了!作為一個女孩,我在社會上面臨更多的問題。閱讀古蘭經使我增加更多問題。

「為什麼一個男人可以娶四個妻子?為什麼他能如此輕易地和妻子離婚,甚至打她?每當我尋求答案時,都得不到令人信服的答覆。當我問謝赫們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時,他們的回答總是一樣的,『Allah A’lam』-安拉最清楚!

「在敬拜的問題上,我思考其中緣由,如果安拉無處不在,為什麼要我在每天的五次祈禱中面對麥加呢?我哥哥皈依了基督教;他當時想幫我,但我拒絕了,我堅持我的伊斯蘭信仰。

「搬到歐洲後,我無法否認歐洲社會和伊斯蘭社會之間的差異。在西方,人們互相幫助。在我們的穆斯林社會並非如此。這一切都使我困惑!我注意到基督徒之間有真摯的愛;他們說的是真話;毫不誇張!然而,以前我當基督徒是卡菲爾(異教徒),所以當我向他們提出一些問題時,我的目的是與他們爭論,因為他們相信安拉是三位。但在那段時間裡,我的靈魂裡有一種可怕的空虛。

「我以前經常向安拉呼求,請幫助我找到真理。當我問基督徒這個問題時,他們提到耶穌-他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他說的另一句話是: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我擔心穆斯林婦女的地位;她們的命運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婦女更糟。一夫多妻制是不公平的;沒有男人能平等地對待他的幾個妻子;他總是會有他最偏愛的一個!離婚一直是穆斯林妻子的威脅和噩夢。此外,古蘭經允許丈夫在妻子不服從他的意願時打她。」

http://v1.brotherrachid.com/en-us/

從中東到北非,我們了解到「新基督徒」-這個詞用來指那些從伊斯蘭皈依的人。摩洛哥在線日報Hespress在2016年12月26日描述了摩洛哥基督徒如何「謹慎地慶祝耶誕節」。

www.hespress.com

「在卡薩布蘭卡,數十名信奉基督教的摩洛哥人在一家家庭教會秘密集會,根據基督教傳統慶祝彌賽亞的誕生。下午四點,慶祝者開始從拉巴特、卡薩布蘭卡、阿加迪爾和馬拉喀什趕來。禮拜者坐在擺滿鮮花和蠟燭的桌子旁。有一本本聖經和聖誕讚美詩供人使用。聚會在「信徒」的禱告聲中正式開始,讚美主的眾多賜福;接著是祈求在全世界傳播和平。另一個人祈禱了寬恕,以及國家的安全。

「禱告結束後,一個高個子年輕人站了起來,他的皮膚很黑;他的口音表明他是一個阿馬齊格人(Amazigh,北非原始居民的後裔)。他手裡拿著一本聖經,開始頌揚耶穌基督的美德,以及他給人類帶來的美好事物。最後,他勸告信徒們在人類中傳播愛和慈悲。

「三位年輕人在一位年輕女士的陪伴下,站起來帶領會眾唱福音讚美詩。這促使一些成員用阿拉伯口語祈禱:『寶貴的耶穌啊,趕快讓我們的國家讚美你的名字吧!至高的神啊,願你賜福給摩洛哥。你的教會懇求你憐憫我們的國家,使之遠離惡事,賜福與其子民。』

「信主的人的經歷多種多樣;他們對信仰的堅持是基於『神就是愛』的信念。這是基於福音中關於神對人類的愛的教導。

「正如R所說:『我是在12年前信主的。我在一個信奉伊斯蘭的家庭長大,但是有些事情我不喜歡,比如貧富歧視。有一段時間,我過著不確定的生活。隨著Irhab(恐怖主義)的興起,達到了一個臨界點。真主怎能吩咐殺人呢?這讓我開始研究不同宗教;最後,我選擇了基督教,它的神是愛。』

「48歲的HF的故事則完全不同。目前,他在卡薩布蘭卡的一個地區賣水果。1994年,他是摩洛哥一個伊斯蘭主義組織的活躍成員。有一段時間,他在考慮前往阿富汗參加針對俄羅斯侵略者的聖戰。『我改變了主意;但繼續履行我的職責,每天做五次禱告,一直到2004年。我偶然遇到一些皈依基督教的人;我對他們的信仰提出了一些問題。幾個月後,我在一家咖啡館遇到了其他基督徒。我向他們提出了更多的問題。他們的回答使我相信了這個神聖的宗教。2008年8月,我受洗,接受罪的赦免,開始了一個新的生活。』」

總結影響穆斯林信主的共同因素的摘要

第一的因素是相信客觀真理的存在。伊斯蘭聲稱,真主之前對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啟示已經被篡改。真主選擇穆罕默德作為接受最終真正啟示的人,這個啟示能通過閱讀古蘭經的阿拉伯經文來獲得。當穆斯林對伊斯蘭不再抱有幻想,轉而在其他地方尋找真理時,許多人在基督教中找到了真理。

伊斯蘭的第二個特點是相信真主是不可理解的。真主是「bila shabah」的。它的意思是,「不與任何人相似。」安拉是全然另類的;或者絕對超驗的;他的屬性是不可傳達的。在伊斯蘭中,沒有提到過個人的真主(神)。穆斯林不能了解真主(神),他只能了解安拉的意志或教法(Shariah)。當穆斯林渴望與他的創造者建立親密的關係時,一些人開始認識這位可以稱為Abana (我們的父)的神。

與所有律法性宗教一樣,伊斯蘭的另一個特點是,人無法保證自己得到永恆地位。要進入天堂,穆斯林的「善行」必須大於「惡行」,但結果必須等待審判日的到來。得救的保證只屬於那些「在安拉的道路上」殉道的人。只有那些參加過聖戰的人,才能肯定自己會擁有伊斯蘭天堂的喜樂。

當一個穆斯林發現聖戰烏托邦只是海市蜃樓時,他就會放棄自己的幻想,要麼變成Mulhid(無神論者),要麼就像Rachid弟兄和其他許多人一樣,皈依耶穌基督,他們現在與神和好,並得到了永恆的安全保障。

然而,上述穆斯林皈依基督教的例子所說明的因素並不能說明全部。最終,救恩是神自由地賜予那些信靠耶穌基督的人的禮物。聖保羅在他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中美好地闡述了這一點。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他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惠,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1-10)

神藉著傳福音來達到他得救的目的。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在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如強壯。(哥林多前書1:21-25)

我希望,通過反思我們的主題,我們在努力把福音的救贖信息帶給伊斯蘭信徒的過程中得到鼓勵。每星期四晚上,當我聆聽Rachid弟兄的節目,聆聽皈依者的見證時,我讚美我們慈愛的天父,因為越來越多講阿拉伯語的穆斯林講述他們朝聖的故事,以及把他們帶入神的國度的因素。

再者,在公元一世紀末,升天的主耶穌基督賜給使徒約翰的未來的異象,加強了我的喜樂。

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對我說:「這是神真實的話。」(啟示錄19:6-9)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願主耶穌的恩惠常與眾聖徒同在。阿們!(啟示錄22:20,21)

[i] Then God said, “Let us make man in our image, after our likeness. And let them have dominion over the fish of the sea and over the birds of the heavens and over the livestock and over all the earth and over every creeping thing that creeps on the earth.”  So, 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 in the image of God he created him; male and female he created them. Genesis 1: 26, 27 (ESV)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1:26-27)

Whoever sheds the blood of man, by man shall his blood be shed, for God made man in his own image. Genesis 9: 6 (ESV) 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創世記9:6)

[ii] The Hanafi School founded by Abu Hanifah (699-767)

The Maliki School rose in the Hejaz, the Western coastal province of Saudi Arabia.

The Shafi’i School was founded by Abas ibn Uthman ibn Shafi’i.  He was born in Gaza, Palestine in 767 AD and died in Egypt in 820 AD. 

The Hanbali School was founded by Ahmad ibn Hanbal. Hanbal was born in Baghdad in 780 AD and died in the same city in 855. He was involved in the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Qur’an during the Caliphate of Al-Ma’moon. His denial of the “createdness” of the Qur’an, resulted in his imprisonment. This matter is known in Islamic history as Mihnat al-Qur’an (the Ordeal of the Qur’an) His school is mirrored in the work of ibn Taymiyyah (d.1327). Imam Hanbal’s views impacted the career of Muhammad Ibn Abdel-Wahhab (d.1792), the father of Wahhabism in Saudi Arabia.

[iii]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to theology which asserts that no finite concepts or attributes can be adequately used of God, but only negative terms.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via_negativa

這篇文章翻譯自Bassam Michael Madany的在線文章「Common Features in the Pilgrimage of Muslims From Islam to Christianity」

http://www.unashamedofthegospel.org/common-features.cfm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